新闻中心
News
分类>>成都必一体育入口市体育发展条例6月1日起施行
近日,《成都市体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正式对外公布,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发布的《条例》是对《成都市体育条例》(2006年制定、2016年修订)的全面修订。
《条例》内容包括总则、必一体育注册全民健身、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必一体育注册体育场地设施、监督管理、附则,共9章55条,其实质性调整或完全新增内容超过90%,条文增幅比例达25%。《条例》的发布和施行,将为成都依法做好新时代体育工作、高质量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打造“三城两都一市”体育品牌,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作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条例》单设“体育赛事”一章,针对赛事举办、赛事组织、赛事服务和管理要求,明确要坚持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统筹推进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积极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发展“成都马拉松”“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凸显成都体育紧抓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这一基本落脚点,探索“办赛”新路径,实现新突破。
《条例》首次明确“市级统筹、县(市、区)主体、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让赛事组织方有了更多“自主权”和发挥空间,有助于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引领、带动和催化、赋能作用,实现多元办赛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赛后利用是公认的难题,此次《条例》也给出了成都答案:应当加强大型赛事遗产保护,做好遗产项目开发、赛后场馆可持续利用工作。事实上,成都不仅首创大运会遗产管理、建成世界大运博物馆,一批新建、改造的现代化大运场馆也面向社会惠民开放,成为市民健身新主场。同时中超、中乙、CBA、WCBA等职业联赛主场以及文娱演唱会和中小学研学活动,也长久落户大运场馆,为赛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样本”。
青少年体育同样备受关注,《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培养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帮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学校、家庭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其中,在校期间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对于如何破解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条例》提出,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建立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共享机制。依法优先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
四川天府新区在全国首创的体育教师共享中心,目前就已形成示范效应,打通了优秀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通道。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共享中心平台服务学生人数超过11万名,家长整体满意度达到98.08%。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条例》明确:高标准规划建设竞技训练基地,巩固提升既有竞训基地,加强业余体校和新型体校建设;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梯次衔接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义务教育阶段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灵活学籍制度。(转自4月25日《中国体育报》02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